要改善或预防气管敏感的情况,Amy表示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不良都会导致气管敏感发作,因此预防要从生活细节入手,在外出时应保持颈部温暖及鼻部温暖,可以佩戴口罩避免吸入冷空气,并应减低长期在室内冷气房的时间,以防气管受寒。
气管敏感 必学穴位法1.「天突」穴位
Amy指出,由于颈前的「天突」穴位,容易受风邪入侵,所以外出宜戴围巾保护颈部,减少风邪入侵咽喉。「天突」位于胸骨上窝的中央点,轻按有止咳平喘的作用,患者可用火微烧姜后,用姜轻按这个穴位约1至2分钟,具袪风止痒作用,姜经过轻微加热可提高温性,建议病人在睡前或病发期间进行。


引自《经络与穴道》,「肺俞」穴位的位置是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(身柱)旁开1.5寸处,约与肩胛冈内侧端相平。Amy表示可用风筒吹热背部,有助改善以及预防咳嗽气喘、吐血、支气管炎等。
「俞府」穴位于上胸部,人体正面中线左右三指宽,锁骨正下方,中医认为咳嗽与调节体内水分的肾经有关连,因为俞府穴就是指肾经气血由此穴回归体内,按压此穴位,有助调节气血畅通。

经常按揉俞府穴,可以调动肾经的气血,让身体恢复正常,能缓解治疗咳嗽、气喘、支气管炎、呕吐、胸痛、不嗜食等 ,两手中指对準左右穴位,一边吹气一边慢慢按压,吸气时再渐渐变力,左右各6-8次。
4.「定喘」穴位定喘穴具有止咳平喘的效果,定喘穴的準确位置位于背部,第七颈椎棘突下,何谓第七颈椎?就是低头时颈部后会出现一节骨头,从颈骨头下方的中心点,往左右各约一指幅即是穴位所在。按摩定喘穴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,两手中指对準左右穴位,一边吹气一边慢慢按压,吸气时再渐渐变力,左右各6-8次。

北芪、党参、淮山、白朮均为健脾补气的良药,对于气管敏感的病人来说,健脾是很重要的,因为健脾有助水谷运化,减少痰湿凝滞,今次Amy建议的汤水材料分别有北芪、党参、淮山、白朮、陈皮、莲子、百合和猪肺,大家不妨了解以下主要材料的功效。




汤水配合陈皮有助宣肺止咳,对痰多的病人更为有效,取猪肺以形补形,猪肺入肺经,性平,不寒不热,对肺虚久咳特别有效,不过要注意的是,清洗猪肺方法繁複,各位需小心注意。

梁慧仪医师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士及生物医学(荣誉)学位,及后再取得中文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。曾赴泰缅边境担任全仁中医针灸导师作义教及义诊,并于边境开设多个针灸部门。
Facebook:梁慧仪中医师